导语:4月6日,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发布了由住建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同签发的《关于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有关工作的通知》,成为自北京开启全国楼市调控升级后,住建部第一次出台全国楼市调控的统领性文件。为贯彻落实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方针,又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两大房地产部委下发通知,有态度、有实招。
4月6日,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发布了由住建部和中国国土资源部共同签发的《关于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有关工作的通知》(建房[2017]80号)。这是自近期北京开启全国楼市调控升级后住建部第一次出台全国楼市调控的统领性文件。
你需要知晓的内容
1、凡是库存6个月以下的,不仅要显著增加土地供应,还必须加快供地的节奏;6-12个月的,必须增加供地;18-36个月的,减少供地;36个月以上的,直接停止供地。
2、不管是区域性总价,还是土地单价,或是楼面价,一律不得出现新高,属于严重扰乱市场预期。
3、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建房不仅要开启快速审批通道,对拖延上市,捂盘一定要严处。
4、地级以上城市,包括百万人口以上的县,在2017年6月前,一定要向社会公布你的3年土地供应计划和5年供应计划。并且实施情况每半年就要向中央汇报,数据弄虚作假,一律严办。
5、保障房方面,将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2017年要确保完成600万套棚户区改造任务。
6、对工作不力,未实现调控目标的地方,将对有关地方主管部门和责任人约谈问责。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次,中央可不仅只是说说而已,而是掌掌生风、招招见血,有目标、有措施、有问责!
浮现四大杀招
第一招:督战地方供地。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五类”(显著增加、增加、持平、适当减少、减少直至暂停)调控目标,加强对本地区市县住宅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监督指导。2017年6月底前,地级以上城市、地州盟所在地和百万人口以上的县(县级市)应编制完成住宅用地供应中期(2017-2021年)规划和三年(2017-2019年)滚动计划,并向社会公布。
并且强化约谈问责。对工作不力、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未实现调控目标的地方,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将对有关地方主管部门和责任人约谈问责。对虚假编造、采用技术性手段调整相关统计数据的,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第二招:严审拿地资金。各地要建立购地资金审查制度,确保房地产开发企业使用合规自有资金购地。经国土资源部门和有关金融部门审查资金来源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土地竞买资格,并在一定时间内禁止参加土地招拍挂。
第三招:严查囤地捂盘。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开工、竣工,加快商品住房项目建设和上市节奏,尽快形成市场有效供应。对具备预售条件拖延上市、变相捂盘的项目,要严肃查处。
第四招:增加租赁房源。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工业厂房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后改造成租赁住房,按年缴纳土地收益。在租赁住房供需矛盾突出的超大和特大城市,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租赁住房试点。
两大房地产主管部委下发通知,有态度、有实招。
可能造成的市场影响
1、显然,所有省会、热点城市的购房者,均不用太过着急了!房价是必须要稳住的,这是政治任务。
2、政治觉悟不高的,中央也已经出好了解决方案,你的城市供求关系如何?梳理好之后未来5年的土地供应计划要公布出来,基本上,这个城市未来5年的房价趋势就清楚了。
3、地王不充许出现,媒体也不能用热点事件制造恐慌了。
4、未来,租房保障被提上了日程,城市里的中低收入人群也可以得到居住的保障。
5、中小房企,这一次,难关真的是不好过的,资金严查!地不好拿!
6、对于中国房地产行业来说,准备好过3-5年的冬天吧!持有现金、做好储备,安全比激进更为重要!
7、中央的政策目的很明确,就是控制上涨,而不是制造下跌,所以期待房价大跌的,也不要指望!不要耽误本次调控之下的购房时机!
房价扛得住吗?
1、对于一些城市来说,存在政策用力过猛的情况,土地供应可能过大、政策打击可能过猛,这类城市有可能出现下跌,但会是哪些城市?目前还不好判断。
2、还有一类城市,本身之前供大于求,房价一直稳定,但2016上涨过猛!目前供应量仍旧很大,未来则有下跌之可能,比如成都、重庆、长沙局部均有可能出现回调,但幅度也不可能大,西安由于上涨比较温和、目前房价不高还会坚挺。
3、而对于大部分城市来说,下跌不太现实,暴跌更无可能!
未来的中国,热点城市基本就是一个全面性的横盘阶段,该阶段会持续3-5年时间。每一个购房者,都应该心里对这一趋势了然于心!房价不可能暴跌,房价小回调还有可能,把握好本次调控之下的购房时机,虽然不用着急了,但亦不可掉以轻心。
专家解读:从供给侧入手引导市场预期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表示,两部委此次出台全国统一性的文件可以起到引导房地产市场预期的作用。
顾云昌指出,2016年9月30日起各地开始出台地方性的文件走“因城施策”的路径,但这些地方性的文件主要从需求侧入手,且主要以“限”为主,包括限购、限贷、限价、限量等。
“此次两部委的文件则主要从供给侧入手,通过对土地供应结构性的调整以及严防出现高价地等规定更有利于引导房地产商以及购房者对于市场的预期。”通过地方政府出台的需求侧调控政策配以中央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可以加大调整的精准度,也更有利于市场的相对平衡。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此次政策提到了土地供应的分类调控目标,这是最近土地政策的首创。通过和各地的去库存周期、房价等指标进行挂钩,使得供地的计划更具有合理性。
近期,全国多个城市公布楼市调控大招,更有部分城市在短时间内多次加码政策,比如北京的“10天9策”,再比如一天中有6地出台限购政策及限购加码政策,此轮楼市调控政策出台之密集实为罕见。
此次住建部和国土部联手发文,对商品房用地、城市去库存、住房保障等多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可见相关部门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力度和决心。
北京平房也限购,炒房彻底无门。
2017年的房地产调控注定要写入历史。
清明假期第二天,又一条关于北京楼市的政策在雄安新区的光芒“掩护”下悄然出台。据北京市住建委网站消息,4月3日,北京市住建委出台《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上住宅平房销售管理的通知》,规定对平房也进行限购。至此,北京市唯一不在限购范围内的平房,也再没有供投资客炒作的空隙了。
此次通知明确:
一、住宅平房出售对象为居民家庭的,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没拥有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含驻京部队现役军人和现役武警家庭、持有有效《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家庭,下同)或单身人士。
2、已拥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
3、在本市没拥有住房且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5年(含)以上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
二、暂停向以下家庭出售住宅平房:
1、已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单身人士及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
2、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
3、无法提供在本市连续5年(含)以上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
三、居民家庭名下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新购买的住宅平房,核验购房资格时计入该家庭名下住房套数。住宅平房套数以不动产权证个数计。
此次将平房纳入限购之后,显然是进一步堵住了炒房者要钻的“政策空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系系主任赵秀池认为,此举将所有市场化的住房都纳入了限购的范围,使商品住房限购政策进一步完善,可以说,北京的住房限购政策再无“空隙”可钻了。再一次表明了政府“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坚决态度,彻底堵住房地产投机投资,促进住房回归居住属性。
楼市调控祭出新的杀手锏
此轮楼市又出现了一个具有新意的调控手段,其中最具风向标的是北京、厦门,以及广州,均出现了住宅、商住限售。
北京:开发商和中介不得炒作学区房、高价房,严禁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一年内买入卖出同一套房屋。
广州:家庭新买住房后房产证需满2年,才能转让;法人新买住房证满3年,才能转让;住房赠与,满2年后才能再买房。
成都:所购商品住房自合同备案之日起、二手住房自载入不动产登记簿之日起5年内不得上市转让。
杭州:杭州市户籍单身(含离异)人士在限购区域内限购一套住房,即在市区范围内暂停对拥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成年单身(含离异)人士出售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厦门:新购买住房的,需取得产权证后满2年方可上市交易。
福州:非本市五城区户籍居民家庭购买第一套住房,取得不动产权证未满2年的不得上市交易。
在很多房地产业内人士看来,限售的出现,颠覆了过去房地产调控的逻辑,提高了房产交易的时间成本,调控开始从交易环节向持有环节转向。这一手段的目的还包括,彻底封堵“炒房客”,让买房真正回归居住。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对于投资客来说,拿到房产证开始持有两年才能卖,意味着持有成本大大提高,短期转手套现不可能了。限售叠加升级版限购、限贷、限价,将在所在城市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调控不会改变房价的走势?
2017年楼市调控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长令投资者望而生畏。对于本次调控,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撰文指出:
房价的逻辑变了。千万不要用过去的思维来看待本次调控,更不能置若罔闻,一根筋地认为调控不会改变房价的走势。
首先,调控的目标和过去不同。
过去每一次调控,目标都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本次调控的目标非常明确,是防止房地产泡沫。“两会”以来,包括张高丽、周小川、何立峰等在内的高层,都将房地产泡沫列为中国经济当下重要的风险点。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你能够理解高层明确提出预防房地产泡沫在中国房地产调控史上是第一次的话,你就应该明白,为什么当前的政策如此狂暴。
其次,政策的力度可谓前所未有。
北京的认房认贷又认离得到了住建部的背书。北京对商住房赶尽杀绝,厦门福州等限制新买的住房卖出,央行明确要求商业银行调整房贷在新增贷款中的比重,如此大力度的措施,在中国房地产的历史上前所未有。资产价格最怕什么?一是禁止交易,二是控制流动性。厦门和福州两年内不让交易的规定基本断绝了投资性需求出手的念头,而央行通过窗口指导要求控制房贷,事实上会让很多银行短期内大幅度减少房贷的数量,等于让这个市场彻底冷冻。
最后,后续可能有更严厉的政策储备。
更可怕的是,如果市场仍然我行我素,后续还有更严厉的政策储备。比如,增值税的调整,比如,调整印花税等等。当然,也有可能扩大房产税的试点。
对于中国的房价,其实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其中的逻辑,只是人云亦云,跟着市场走而已。在市场过去10多年单边上涨的情况下,很多人更是认为市场会永远涨下去,这种惯性很可怕。这种惯性一旦到了极致,就是市场反转的时候。
万科总裁郁亮指出:当前的调控很有必要进行,而在市场调整之下,房地产价格的单边上涨已经结束。全国楼市供求关系的真相就是:需求高点已过,而供给仍在高位。这样的供求关系,不支持房价一直高速上涨,也不支持成交量的高速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政策、信贷全面收紧,加之政策持续打补丁,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改善需求被抑制,北京、成都、厦门等城市成交量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这些城市将进入低迷调整期,不排除在这些城市,将出现明显的房价下跌。
更多关于:购房知识、购房技巧、楼盘信息、楼盘优惠、楼盘综合比较、购房推荐、陪购买房、砍价优惠……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江小房,了解更多仙桃购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