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东方早报》报道,坊间近日传闻,国资委是近日国企活跃拿地的幕后推手,曾“授意地产央企下半年加速扩张”。对此,国资委对媒体做出正式回应称,自国资委要求78户非房地产主业中央企业退出房地产业务以来,央企退出工作正在“有序顺利进行”。
今年“两会”过后,央企再度上演“地抢夺战”,曾引发恶评无数。
甚至连《人民日报》也发文痛批央企当“地”是与民利。央企为何如此“凶猛”地当“地”?理由很简单:房地产市场暴利。央企也是企业,追逐利润本身并没有错;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直接关系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制度不改,房市难崩盘,有看清了这一点,央企高价拿地的胆子自然大一些。
虽说,国资委宣布78家央企将退出房地产领域,多少算是给了社会舆论一个交代。实际上,非“16家”央企剥离房地产业务的工作早从2004年起开始了,但时至仍不过是在重弹这样一个老调而已,且这些央企退出房市并无一个清晰的时间表,从而给了这些涉房的央企讨价还价的余地。
78家央企的退市,在客观上可能会降低土地拍卖时的竞激烈程度,但其作用却是十分有限。要控制地价,必须重新审视目前实行的“出价高者得”的土地拍卖制度。实际上,要想从根本上有效遏制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并非易事。现在,人们固然看到了土地出让的“招、拍、挂”制度,实乃是造“地”的制度根源。甚至有舆论呼吁将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废除。但如果不让政府全身退出土地交易市场,那么,单纯废止土地出让的“招、拍、挂”制度实际上是在变相鼓励寻租行为,而且将更是对房产商们赤裸裸的利益输送。
如今中国经济正陷入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困局之中,政府既不希望房价飙升导致民怨沸腾,损害社会和谐稳定,又难以摆脱对房地产业的依赖。而中央政府的左右两难,恰恰成为央企与地方政府合谋当“地”抬升房价的良机。近日,有关房地产调控将要放松,国资委授意央企拿地的传闻,无论其有意无意,皆在事实上形成了一次对民意的恶意挑衅。而要遏制房价高涨,除了切实履行78家央企退出房市的承诺之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