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楚天金报9月17日报道 昨日,由人和商业开发的汉正街地一大道正式开业,这是武汉市改造汉正街旧城区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13万平方米的地一大道,将中山大道、利济南路、多福路、友谊南路四条“黄金”街道集体搬到地下。
据了解,武汉市地下商业设施,是2001年开业的武展地下购物广场,而随着大量市政工程的建设,地上的城市空间逐步受限,商家渐渐将目光转入地下。
地一大道负责人告诉记者,地一大道的开发商人和商业,其大型地下人防工程的投资开发及运营与管理已有18年历史,在哈尔滨、广州、沈阳、重庆等多座城市开发和改造有大型地下人防工程。未来武汉地一大道不但要建成一座巨大的商城,还将大改善汉正街附近的交通和卫生状况。
延伸阅读:
武汉商业调查(3):亟待整改的汉正街
亿房网7月16日文(记者 崔璇)从武汉商圈的发展史上来看,汉正街、司门口是历史为悠久的,可以追溯至明朝万历年间,而他们的辉煌也因为长江,码头文化是促使他们繁荣的主要成因,但在后期城市的逐步发展,水运的衰落以及自身诸多硬件限制,使得这两个商圈已逐渐衰败。但是汉正街在全国乃至世界仍然有很高的知名度,这都缘于过去几百年的历史积淀。
【汉正街历史变迁】
汉正街作为武汉历史悠久的商圈之一,经历了无数变迁。历史上的汉正街,位于长江与汉水交融的北岸,是16世纪兴起的汉口镇上的一条主要街道,故称汉正街,意为汉口之正街。汉正街依水而兴,具有500年的商埠历史,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这里呈现“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的繁荣景观,当时的汉口被列为中国四大名镇之。
1979年-1988年起步期,武汉市在全国率先允许个体户在汉正街上摆摊,一时间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很长一段时间内,汉正街作为“中国街”,吸引着省内及周边河南、安徽、江西等地的经营户,前来批发打货。汉正街生意的红火,吸引着大量外地经营户,本地居民将房子出租。几乎每条小巷,都被摊群塞满。
1988年-1998年,10年间,汉正街进行了三期改造,1万多名经营户由马路进入室内。基本实现了“引摊入室”,但因无整体开发的概念,任由开发商们自行选址开发。下部作商铺,上面建商品房。这10年间,竖起20多栋大楼,常住人口猛增至10万人。加上每天近15万的流动人口,更加拥挤不堪。
2000年-2004年整改期,2000年汉正街从全国十大批发市场的“老大”滑退至“老八”。汉正街要进行二次创业!2001年7月18日,汉正街市场四街一委合并;2003年年初,武汉市政府明确提出:搞好汉正街整治工作,成片开发,改变商居混杂、市场混乱的状况,打造全新的“汉正街”商贸区。到2004年年底,多福南路片、暨济电厂片、全新片、九如片、永茂片五大片区被一“抢”而空。五大片区全部建成后,将为汉正街增加近120万平方米的经营面积。以汉正街当时的100万平方米经营面积来看,相当于再造一个汉正街。
2005年后,美奇儿童城、汉正街大道、以及现在的地一大道纷纷置地入驻,而多福路地段的道路整改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汉正街区域的脏乱差。
整个汉正街行政辖区面积1.67平方公里,居民总户数4万户,常驻人群9.8万人,暂住人口2.5万人,有26个社区居委会,市场内拥有小商品、布匹、针织、皮具箱包、工艺礼品、文体用品、家电……等十二大专业市场,经营面积82万平方米,市场内还成立6个党支部,12个基层行业商会。整个汉正街日均人员流动量在20万人次左右……虽然近几年汉正街的落魄使得它已经退出全国前三的行列,但汉正街的名声依然在外。
早在08年,笔者接待过一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官员,在学习之余他们均要求去汉正街购买一批商品带回国,好比我们常说的外贸订单,聊天之余笔者才知晓汉正街在国外的名声一直较为响亮,虽然不如义乌小商品市场东西种类多,可是重在价格低廉。(ps:在国外,部分国家允许政府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