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有句谚语,“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应该承认,在全国楼市普遍低迷之际,天津、成都等地降低购房落户门槛的政策,确实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楼市的回暖。但“豆包”毕竟不是正餐,外来人口能否成为楼市刚性需求的主力军团之一,却一直为业界内外所关注和热议。
“豆包”成了好干粮
当专家们还在七嘴八舌地论证购房落户政策的合理性和公平原则时,有需求的外来购房者则无暇论,“该出手时出手”。他们的眼光已经超越了房子的商品属性,更多的是看中户口背后的附带资源,以及目前还看不清的无限福利。
今年2月4日,天津市调整蓝印户口政策。地处远郊的两区三县,购房落户低要花40万元,从而吸引了大批来自山西、河北、河南、内蒙古等省区的购房人。像宝坻区、武清区、宁河县,尽管远离天津市区,因与北京、廊坊、唐山等市毗邻而受益。
据天津市国土房管局披露,蓝印户口政策的调整,使外来人口在天津购房数量明显增加。今年季度,外来人口购买商品房7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6.9%,占总量的31.3%,比去年同期提高6.1个百分点。其中,外来人口在两区三县购买商品房2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0%,占全市外来人口购房总量的26.5%。
有数字表明,4月份,外来人口在天津购房达57万平方米,环比增长22.5%,占全市新建商品房交易总量的40.2%,环比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购买符合蓝印户口政策的商品房41.3万平方米,环比增长28.1%,带动商品房销售环比增长6.9%。
据记者了解,成都、武汉、重庆、杭州等二线城市,近年来都有购房落户的政策出台,是其中的细则或者标准不尽相同。而且随着楼市的冷暖,各地政府都会及时升降门槛。近一年来楼市低迷,各地纷纷调整政策,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而作为购房落户政策的始作俑者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因为社会资源的饱和,以及照顾原住居民的利益和情绪,把购房落户的闸门紧紧关闭。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副标题
购房落户刚性系数不高 一般来说,许多分析人士都认为婚房、房是楼市刚性需求的必然因素,但落户购房因地域性和局部性强,并没有进入大家的研究视野。不过,对于实施购房落户政策的城市来说,确实拉动了楼市成交快速上升。 如果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婚房属于纯粹的刚性需求。无论是新建住宅,还是二手房,婚房都是一个排在位的楼市话题,这也是开发商主打的消费人群。而为了孩子上学应运而生的房,户主对其位置有兴趣,对房子的户型、面积、新旧程度等基本要求会略降。而且大部分户主属于二次置业,已经具有投资的意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购房落户的买房人,主要是奔着户口去的。因为当前我国二元结构所造成的城乡差越来越大,而“分灶吃饭”的财政政策,使不同省市间、同一省区内甚至同一城市内的教育、社会福利资源也存在悬殊差异。购房人瞅准的是城镇户口、大城市户口,但对于城市的管理者来说,出台或者调整购房落户政策,看中的则是购房资金和对当地房地产的拉动,双方“各有所图”。从这个角度看,户口则具备了商品的属性。 随着楼市的变化,当地政府会随时调整购房入户政策的购房标准。比如天津,2007年4月,由于当时楼市过度膨胀,天津市出台政策,将蓝印户口的购房标准由原来的30万元上调到100万元。但自2008年以来,天津楼市开始低迷,市政府及时降低蓝印户口门槛,但没有像以前一样“一刀切”,而是依据区域划分了80万元、60万元、40万元三个档次。 成都市的购房落户政策从2003年开始实施,期间经过两次调整,但每一次变化都与房地产紧密相关,都有大量的外来人口通过买房获得成都户口。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内经济的好转,楼市也必然回暖,各地落户的购房标准可能会调高,与购房落户伴生的刚性需求也将减缓。 购房落户与户籍制度改革是两个话题 长期关注户籍制度改革的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李炜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购房落户与户籍制度改革风马牛不相及,更不是户籍制度改革鼓励的方向。李炜光说,购房落户或许能带来房地产市场一时的繁荣,但不是一项基本制度,是地方政府为了某种压力调解的需要而采取的经济调节政策。 户籍制度的存在,阻碍了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健全、完善。在现行户籍制度下,尽管农村居民能够进城务工,却无法改变户口而变成城市居民,身份上的“天生”不公平早已成为的既成事实。改革开放30年以来基本上没有改变户籍制度,这与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几乎完全相背,本质上构成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不可跨越的障碍因素。而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的许多障碍,难触动的是附带于户口上的利益分配格局。由于户口问题涉及业、子女求学、医疗、住房等多方面利益问题,加上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存在巨大差异,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取消城乡户口恐怕很难在近期内实现。所以户籍改革能循序渐进,逐步推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