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观望者越来越多 房地产二次调控悄然来临?
据中国产经新闻报道 在楼市新政出台4个月后,面对越来越多的楼市观望者,房价依然上涨,全国楼市普遍呈现遭遇低迷状态。在这个萧条的房地产市场上,楼市是否会迎来新一轮的调控呢?
8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北京考察住房保障工程进展时表示,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宏观调控,抑制投机炒作行为。而8天后,李克强在江苏省常州市再度强调“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应,坚决抑制投机炒作行为,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有舆论认为,这种迹象是否暗示着在地产调控政策仍将继续,还是新一轮的楼市调控将要开始?
随着调控的持续,多数城市房价出现回落,新政调控政策显效。
新政出台后一周,据某指数研究院统计在监测的35个城市中,21个城市成交量环比下跌。一线城市成交量全线下跌,二线城市中杭州跌幅大,环比下跌72.55%。此后的5~7月份,各地成交量依然继续大幅下跌。到了8月,国家发改委公布7月份36个大中城市的房价监测情况显示,上月36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6月上涨了1.61%。
同时,据中原地产统计的市场周报显示,8月20日至26日成交量连续二周大幅反弹,9个监测城市总成交量环比上升了17%。除天津小幅下降8%,其余8个城市环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国家发改委在相关的监测分析中表示,房地产市场平稳,但是少数城市房价上涨幅度仍然较大,尤其是二三线城市房价出现了较快的上涨。国家发改委建言,各地城市需继续做好房地产调控和稳定房价的工作。
事实上,很多开发商与购房者一样,同样在观望着政府的下一步政策走向。但近日,在北京已经传播出开发商预售款将纳入监管的消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1-7月,全国房企手持9356亿元的定金及预收款,在房企本年资金来源中占近1/4的比例。而如果这一大块资金被收紧,加上业已收紧的房地产贷款,势必要求开发商提升自有资金比例。先撑不住的可能是许多中小房企。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分析,7月份开发商投资金额环比虽有所下降,但总体资金面仍较为宽松。前7个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38876亿元,同比增长39.4%;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3865亿元,同比增长37.2%。但是,从数据来看,政策收紧对部分开发商拿地的资金链有一定影响,但仍在可控范围内。
但是,投资性需求并没有因为调控被挤出,而是潜伏一段时间之后再度抬头,重新试探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底线与效果。近期多数大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楼市成交量的上升中,这些城市并非靠楼价下降、刚需入市拉动,而是靠担心通胀、预期楼价反弹入市的投资资金拉动,像广州等城市,近期豪宅、投资型公寓成交攀升,证明投资资金正在行动。
市场传言不断,尽管这些传言都未被终确认,楼市现状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管制,都处于观望的态度,楼市依旧在调控中。对此,中央不可能无动于衷,对于目前房地产的新一轮调控并不是没有依据的。而近的上涨实为开发商坚持博弈的结果,其上涨趋势一经确定很可能导致力度更强的二次调控。正如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此前担忧的,政府很可能扔出“核武器”来。
舆情监督日趋严厉 楼市调控或再升级
据财新网报道 8月31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评论文章《房价合理回落是大势所趋》,使得史上严厉的持续了4个多月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有望进一步升级
近年来,我国舆情的正义感不断提升,各类媒体监督着市场异动,揭露腐败及不合理现象,反应了民意的诉求。在今年以来的调控进程中,舆情造势为楼市调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自今年3月28日起,央媒六连评矛头直指地方政府,而此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持续炮轰高房价,热议房产税等调控房价的措施。
在时间节点上,今年一系列重大的严厉政策的出台,可明显地看到是政府迫于舆论和民意压力之所为。同时,在一些尚未定论的措施及政策发布之前,政府也开始有意利用舆情,散布信息,探测市场反应,调控市场预期。由于近期各地住宅市场成交回升势头初显,且房企降价幅度不明显,8月31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评论文章《房价合理回落是大势所趋》,使得史上严厉的持续了4个多月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有望进一步升级。